孩子沒有學習興趣怎麼辦?
家長一:我女兒上高一,學習成績一般,雖然她也很用心學習,但成績不是很理想,我發現她沒有學習熱忱,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請問怎樣提高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家長二:我的兒子今年十二歲,小時候聰明活潑,學習成績非常優秀。但不知為什麼,隨著年齡和年級的增長,他對學習的興趣越來越減少,成績也越來越差,唯獨對電腦卻非常有興趣,簡直無師自通。不知能有什麼辦法讓他提起對學習的興趣?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什麼?
孩子不愛學習,往往是因為缺少興趣。但是,為什麼孩子會對學習沒有興趣呢?孩子是在學習和探索中成長的,對於一切的未知他們都有著天然的興趣,他們本來是充滿好奇、興味盎然的,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他們變得磨蹭、懶散、消極、被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到哪裡去了呢?
大家幾乎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只要學生對所學知識有興趣,他就會不知疲憊,勤學不止。就如有些孩子玩電子遊戲,他可以不吃不喝、廢寢忘食、連續作戰。儘管這樣讓他們體力、精力消耗很大,但他們仍然著、苦熬著。為什麼?興趣!除了興趣以外,他們還有一個目標。因為遊戲的設計者幾乎無一例外地為遊戲設計了關卡,設計積分,設計獎勵。過一關會得到一些相應的獎勵,積一定數量的分數,也可以拿到一些獎勵。在這些獎勵的誘惑下,孩子們才一關一關一打,一分一分地積,然後好得相應的獎勵,得到了這一關的獎勵,還期待著下一關的獎勵,因為每過一關,都會有不同的獎勵,過關難度不斷加大,得到的獎勵也越來越好。失敗了,也沒人指責、批評他們,只要回過頭來,重整旗鼓再戰即可。沒有任何的時間或空間的限制,隨心所欲。
而由此反觀,孩子們在學校的學習,就全然不是這樣了。
1.討厭學習。不喜歡上課,上課無成就感,無抱負和期望,無求知上進的願望。
2.焦慮過度。缺乏自尊心、自信心,學習不好覺得丟面子。
3.注意分散。學習興趣缺乏會使注意渙散、興趣轉移,易受各種內外因素的干擾,因而對學習以外的事反而興致勃勃,不惜花時間,常常喧賓奪主、主次顛倒。
4.厭倦、冷漠的情緒。
5.缺乏適宜的學習方法。
6.學習無目標無計畫。完全表現出對學習缺乏動力和興趣。
那我們不禁疑惑了,為什麼會怎樣呢?原因是怎麼產生的?
一、缺少獎勵,過多責罰
現在的學校教育,對孩子的學習要求幾乎都是求全責備。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學生就要完成作業,接受考試,而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往往要給予他們以各種各樣的評價,不管是分數,也不管是等級都一樣。而老師和家長幾乎是同時依此對孩子提出要求。比如:孩子得了60分,大人們就會說,60分不行啊,應該達到70分;孩子得了70分,大人們仍然說,70分不行啊,應該達到80分、90分;孩子都得了99分了,可大人們還是說不行啊,應該達到滿分;就是孩子達到滿分了,大人們仍是說不能驕傲啊,要科科都達到滿分,而且還要保持住。如果哪一次考試出現一點失誤,有某個學科沒達到滿分,家長、老師就會嚴厲地批評,大加指責:“怎麼搞的……”如此,孩子們在整個的學習過程中,老師家長都不可能像他們在虛擬遊戲中獲得這樣那樣的獎勵,任何成就感都沒有。即使是原來有的學習興趣,漸漸地也就消失了。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孩子在沒上學之前,他們看見別的孩子背著書包上學,很是羡慕,自己也非常渴望上學,他們會整天地磨著大人給他買書、買筆、買紙、買書包。那時他們會整天煞有介事地拿著書讀,而他們可能還不知道書的意思;或者整天拿著筆在紙上塗鴉,儘管他們也不知道自己在寫什麼。可他們一旦上了小學,便漸漸地不再愛上學,不再愛讀書,不再愛寫作業了。而且隨著年級的增高,知識難度的增大,作業量的增多,他們甚至越來越討厭學習或是逃避學習了。
二、家長老師總覺得所有的學生對所有的學科都應該有興趣
作為老師,作為家長,他們知道不管學校開多少學科,作為學生都應該學好學會,很多學者專家也論述,只要教師在課堂上把課上好,上得有藝術性,學生就會有興趣。其實這根本就不現實。一方面,教師隊伍那麼龐大,要想要求所有教師都成為教學藝術家,都能把課上得那麼有興趣,就像要求所有的公務員,所有的黨員幹部都不貪污腐敗。就像要求社會所有成員都不犯錯誤一樣,是不可能實現的。另一方面,從小學到高中,學校開設的課程科目很多,這些學科,有自然科學的,有社會科學的;有宏觀的,有微觀的;有記憶型的,有操作型的;有重形象思維的,有重邏輯思維的……如果讓所有學生對所有學科都產生興趣,那可能嗎?即便是那些高考狀元,也不一定做得到。
那麼為什麼每年的會考指考中都有那麼一些學生各門功課都非常優秀呢?我覺得這有幾個方面的因素。
(1)智力因素。社會發展到今天,人類對自身的認識已經達到相當的高度,智力因素是讓我們不得不承認的先天的、生與俱來的。儘管他的比例不是很大,但我們必須認可,這些智力超群的孩子確實是學什麼都很輕鬆。
(2)明確的學習目標,讓他們學習更有動力。我們的大多數孩子沒什麼奮鬥目標,但並不是所有。有奮鬥目標、有理想的孩子是有的,他們有動力、有定力,受外界的因素影響小,他們就像癡迷遊戲的孩子,而勤奮學習,再加上正常的智力水準,他們就可以成功地學好各門功課,且成績優異。
(3)責任與壓力,有些孩子因家庭、社會等周圍因素的影響,在他們的心靈深處會產生一種責任,有的是外界的壓力,他們或堅守著這份責任,或頂著這些壓力,在學習這條坎坷的小路上奮力拼搏,忘我攀登,上下求索,苦苦煎熬,最後,以各門課程都十分優秀的成績示人。但他們的內心可能是苦不堪言。
不過,不管怎樣,這都是少數,而更多的人是喜歡這個,厭煩那個。這種喜好也不完全是因為老師教學是不是有藝術性。有的是天性,有的是家庭環境的影響,也有的是親戚、朋友的作用。這些是不乏先例的。比如傅雷的兒子傅聰。三四歲的時候就表現出了對音樂的天賦,後來經過勤學苦練,終成為頂級的鋼琴演奏家,但他並不是所有的學科成績優異。還有些體育明星,他們對競技體育方面有特長,但學科知識並不一定很強;對這種運動項目見長,並不是對所有運動項目都見長。有些藝術大師,往往對其它無關學科一點都不喜歡,甚至成績很差,等等等等不勝枚舉,所以說,老師、家長也不可能用什麼手段讓孩子們對所有學科都保持相同濃厚的興趣。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即便不是獨生子女,家中也不會有太多的孩子,家庭條件優裕,隔輩人的寵愛,所以這些孩子就如溫室裡的秧苗,大多經不得風雨,吃不得苦累,知難而退,見硬就回。而學習偏偏又是個苦差事,即便教師都是教學藝術家,上課的時候,學生們可能會學習興趣濃厚,可能是聽懂了、學會了,可是這並不夠,並不能說考試成績就能很優秀,它還需要課下的鞏固,需要做作業,做練習。老師和家長都不可能替代他們。而不少的學生往往在這個時候就煩了,本來也知道做什麼,該怎麼做,可就是不肯做、不願做。這樣,久而久之,就是有興趣也不可能有成績。特別是現在,由於學校對教師的考核常常是把成績放在第一位,甚至是唯一手段,所以教師為了提高自己的考核分,就以簡單的手段來提高學生成績,多留作業、練習,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學生往往選擇“逃避”,抄作業、抄答案,為完成任務,毛毛草草,亂寫亂畫,應付了事,還何談學習興趣。
四、孩子們心裡沒有目標
孩子們在玩遊戲的時候,他們知道要過關,他們知道過了關以後可以得到獎勵,他們就是為了這些目標而狂玩不止。而現在的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卻沒有任何目標。學習要學到什麼程度,考試打多少分,有什麼用,為了什麼,他們不知道。因為不管怎麼樣,從小學一年級一直到初中都是想上就能上,沒有競爭也沒有淘汰。然後初中升高中,雖有重點和一般的區別,抑或是考不上任何一所高中,他們也不怕,因為他們都知道,從小到大,他們想要什麼就有什麼,只要自己想上學,家長就會出錢讓他們上。大學亦是如此,因為本科、專科的大量擴招,現在只要花錢,18分左右就可以上大學,所以,只要孩子想上,家長就會出錢、出力,來滿足孩子的願望。就算是什麼高中、大學也上不了,他們也仍然不會有什麼顧慮,照樣吃,照樣玩兒,一切家長都會管的,實在不成,種地、打工、做點小生意,出路很多,總能活得下去,成人已經給他們做出了“榜樣”。所以在他們心理,就是“盲人騎瞎馬——憑命由天。”
少不更事的時候,就這麼推著往前走,到了小學高年級或上了國中以後,孩子越來越成熟了,也漸漸進入青春期,青春期的躁動,讓他們對異性漸漸產生好感,萌生戀愛的念頭,並且學著青年人的樣子,用花錢、打扮、動粗等各種手段來顯示自己的強大或“帥”。同時,他們對周圍的瞭解也越來越多,越來越透,對家庭、社會的各種“遊戲”規則也揣摩得差不多了,吃喝玩混,大人所有的缺點他們都學,可大人的所有優秀點他們都看不到。所以學不學習,守不守紀律,在他們來看都滿不在乎,把不受約束,無政府主義看成是“自由”和“快樂”。這種錯誤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導致他們不去研究學習,而轉向學習以外其它事情。這其中,可能也會有那麼一些學生想改變一下自己,可是因為基礎太差,再加上原來的朋友們的冷嘲熱諷,他們也就不得不又回到老路上來,想回頭也回不來了。時間和空間的變化,也沒有了讓他們重頭再來的機會。
很多時候,孩子對學習沒有興趣是沒有正確有效的學習方法造成的。由於沒有正確的學習方法,只能靠死記硬背、題海戰速的方法來學習、來應付考試,如此方法在孩子低年級的時候,由於內容少、課業壓力小還足以應付考試,但是到了高年級問題就出來了。由於沒有正確的學習方法,隨著慢慢升入高年級,學習內容不斷的增加,課業壓力也越來越重,孩子開始感到學習越來越吃力,明明很努力了,可是成績沒有上去不說還呈逐漸下滑趨勢。一次次的努力卻換來一次次的失敗,孩子的心中充滿了挫敗感,成就感的缺失導致了孩子對學習漸漸地失去了興趣。
那麼家長該怎樣去培養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去產生學習的興趣呢?
第一,使孩子獲得成就感
興趣總是和成功連在一起的。要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首先要使他嘗到成功的滋味。家長要耐心引導,具體幫助,使孩子體驗到克服困難獲得成功的樂趣。如孩子的數學好但語文差,做功課時,安排他先做數學,然後才做語文。如果程式相反,一開始就碰到了困難,後面的就沒心勁了,不但語文做不好,連數學也難取得進步。指導孩子做作業時,先讓他做一些簡單的題目,肯定他的微小進步,表揚他某一方面的成功,使其增加信心,然後再讓他做些較難的。一旦孩子獲得了成就感,就會慢慢自信起來,原來減弱了的興趣又會增強起來。
第二,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俗語云:“磨刀不誤砍柴工。”在砍柴前來磨刀並不立即去砍柴,雖然費一些時間,但一旦當刀磨得很快,砍柴的速度與效率會大大提高,砍同樣的柴反而用時比未磨的鈍刀少。學習方法就是孩子的刀,要學習成績好,就要掌握正確有效地學習方法,用主動學習來代替過去死記硬背的被動學習。只有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孩子的學習效率才能提高,當學習壓力變小了,學習變得輕鬆了,在學習上不再受挫而是充滿了成就感,充滿了自信,孩子才會對學習有興趣,學習成績才能不斷地提高。
第三,合理安排孩子做功課的時間
剛開始時,時間不易過長,中間一定要有幾分鐘休息,讓他活動活動,休息一下,放鬆頭腦和心情。在孩子學習時一定要讓孩子保持心情愉快,這樣他的身心才能進入興奮的狀態,學習才能逐漸變成簡單的事情。
第四,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
做功課的時候,不要讓孩子依靠父母的幫助解決困難。應讓他從經驗中吸取教訓,有困難的時候,家長要採取積極的態度去鼓勵他獨立思考,不要養成孩子的依賴性。
第五,不要急於求成
俗話說“欲速則不達”。不能強迫孩子學習,逼得太緊的話,孩子會變得焦慮、厭煩,使他感到學習是件”苦差事”,潛意識中產生反抗的情緒,因此變得善忘,一下子就會把剛學過的全部遺忘。若家長再加以責駡、鞭打,”火上加油”,就會大大打擊孩子的學習情緒,乃至對整個學習生活失去興趣,其後果不堪設想。輕者會影響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重者會發生出走、輕生等事件。做父母的責任,應敏感地發現孩子的興趣,從孩子本身的愛好出發,並按照孩子自身學習興趣發展的規律,因勢利導地加以培養。當孩子學習遇到困難、成績不好時,想方設法給以鼓勵、引導,提高其學習積極性,便可使孩子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
第六,不要與別人攀比
當孩子取得一點進步、成績有所提高時,要善於表揚,不能吝嗇讚美的語言,更不能與別人攀比,否則孩子會產生反抗心理、自卑心理,總認為自己不如別人,不自覺地放棄進取。
第七,適宜的學習環境
為孩子佈置安靜、舒適的學習環境,使他不受干擾,安心做功課。父母也要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榜樣,喜歡看書,不斷學習,經常帶孩子看看書展、逛逛書店,不時買幾本自己喜愛的書或為孩子買幾本適合孩子閱讀的書,這樣有助於增強孩子的學習興趣和信心。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家長要注意到,學會承認自己在教育上有失誤 有沒有下功夫從小培養好孩子的學習習慣,教育態度是否恰當,方法是否過於生硬。家長應該在自我反省基礎上跟孩子傾心交談兩三次,檢討自己的缺點,聽聽孩子心裡是怎麼想的,跟孩子一起下決心,一點一點趕上去。家長千萬不能重複過去那種簡單、粗暴的做法,也不能放棄教育的責任。家長的態度是孩子轉變的重要因素。